市公所每年舉辦大型野餐活動,吸引非常多人來參加,有人在草地搭了帳蓬,也有人在草地上舖了上野餐墊,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嘻笑,真是很適合全家一起來,共度親子時光。
「奇萊玩一夏活動」,帶領民眾騎著鐵馬走入歷史館舍、部落、海岸,體驗不同的風情。
重慶市場是花蓮市最大的綜合市場,每日人聲鼎沸的重慶市場內販售種類豐富多元,滿足民眾的購物需求,還有濃濃的人情味,走~跟著我們一起來迺市場吧~~~
位在東興三街200巷內斑駁的水泥牆,變身為五彩繽紛的彩繪牆,7面牆都訴說著大自然的故事,有在大海裡悠游的大鯨魚、在湖邊駐足的獅子王、還有藍天白雲青青草原,都躍然於牆上,栩栩如生。
在花蓮市復興市場裡一角,有一間傳統手工內衣店,老闆娘賴寶蓮踩踏著家傳60多年的傳統縫紉機,一針一針的縫製出一件件女人最貼身的內在美。
復興市長裡有一間長青店「緣服飾」,可說是婆婆媽媽的最愛,開店30年的老闆娘就是消費者的穿搭顧問,讓婆婆媽媽也能走在時尚前端。
復興市場裡的一間花卉店,五顏六色的花朵正盛開著,「春天花坊」仿佛就是市場裡的春天,為市場增添春意盎然的氣息。
位於花蓮市介壽三街的介壽新村旁有各小而巧的花海園區,漫步在公園裡邊欣賞著冬季裡盛開的花朵,還也可以順遊一下介壽新(眷)村的彩繪故事牆,這裡很適合情侶、親子、全家一起同遊呢~~~
捕鳥祭「Malahok to Liliw」為南勢阿美族群的三大文化節慶之一,每年11至12月二期稻作成熟時,部落族人會利用農閒時間指導年青族人製作陷阱,前往田間捕捉麻雀、班鳩及田鼠等吃稻穀的小型動物。
花蓮市也有「落羽松大道」,就位在花蓮市國福社區種植長達1公里落羽松,伴隨著冬天腳步,黃綠相間的落羽松讓人著迷。
花蓮太平洋縱谷馬拉松有著山海相伴、美景環繞的賽事,邊跑還可邊欣賞花東海岸公路沿岸的海景,絕對是跑者必收藏的跑點。
花蓮市立圖書館館內的設計展現自有的風格,更規劃多樣的閱讀空間,有舒適的閱讀環境,讓閱讀是一種享受,也讓圖書館成為閱讀的家。
就位在兩潭自行車道必經之路上的「花蓮港鳥踏石公園」,是紀念江口良三郎對花蓮港的努力,公園內設有一座紀念碑及日式鳥居,由於這是花蓮市區內唯一的日式鳥居,吸引了許多民眾來此拍照打卡。
花蓮市公所後方的好客文化會館,在每周五下午都有一個以客家為主題的「好客市集」,能感受濃濃的客家風情,也可以品嘗到各式各樣的客家傳統美食,很適合優閒的逛逛市集,度過午後時光~~
在花蓮市公所後方的花蓮市好客文化會館前廣場每月第3週的星期五,都有辦Mapolong Kita部落一起-原客創意市集活動,集結各部落好吃、好玩、好買的特色產品,還有邀請街頭藝人演出,很適合週五來放鬆呢!
大陳人農作物之來源都是來自於島外,所以會依照他們當地的資源及食材,製造屬於大陳特定之美食,如豬肉飯、薑茶麵、大陳炒年糕、麥油煎等。
大陳一村保留了大陳人獨特的語言、信仰、美食,他們在異鄉落地生根,延續大陳島的生命與記憶,位在美崙的大陳故事館收集許多大陳社區獨有的老文物,讓大家一窺動盪年代,戰火下的小人物生活點滴。
位在林森路特力屋旁斑馬主題公園,連路燈、告示牌等都以斑馬黑白交錯的圖形為主題,讓畸零閒置空間成為充滿趣味的主題公園。
位在花蓮市的大同市場旁,鐵皮牆面經過彩繪,變身成歐洲露天coffee吧,只要走過街角,映入眼簾的就是繽紛街景,也豐富了心中的色彩。
花蓮市公所將原舊鐵道保留並規劃為行人徒步區,走在這裡特別有懷舊的氛圍。這裡的人氣地標,就是入口處一座高約1.9公尺的Duncan公仔,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跟「他」搭肩合影。
「新北大都會公園」,是全台首座結合防洪堤坡地形的共融遊戲場,利用坡堤高低設計了特色溜滑梯、攀岩、大碗公溜滑梯、巨型攀爬網等遊具,每天都吸引大小朋友來報到。
桃園風禾公園為全台首座防災避難公園,公園裡還設計了7座溜滑梯,其中一座滾輪溜滑梯,是從日本引進的滾輪式溜滑梯,長度將近50公尺,再加上沙坑、鞦韆、平衡木及大草皮等,絕對讓孩子嗨翻天。
大禹街設置一座高達5公尺的手機框裝置藝術,配上Duncan人像攀爬造型,以調皮模樣邀請民眾一同入框,是花蓮的人氣打卡景點 。
花蓮客家人在東遷開發的過程中,與鐵道發展出特殊的依賴關係,從花蓮市往南沿著鐵路線發展出一個又一個的客家聚落,可以從「客迴東鐵展」從鐵路了解花東開發史及客家的文化演進。
位於花蓮市美崙山腳下介壽新村,昔日是空軍眷村,社區協會邀請畫家彩繪圍牆,也勾起許多人的兒時回憶,故事就從「1949年說起」….
溝仔尾在近年來開始有了新的元素,年輕人進駐老房子打造成文青區,走在這個老社區裡,不時飄出陣陣咖啡香,今天就選間喜歡的咖啡廳,悠閒的享受美好時光吧~
溝仔尾在日據時期是花蓮有名的紅燈區,近50年的歷史,承載許多花蓮人歷史記憶。走!就跟著我們的腳步,漫步小巷中,聽聽這裡的老故事~~
以海洋環境議題為主題的「海事集」,現場裝置藝術跟市集裡都融入滿滿的環保概念,來參加的人可以隨意地坐在草地,迎著海風聽音樂,逛市集,錯過今年,明年一定要列入行程喔!
位在花蓮市公所後方,有兩棟超過85年歷史的日式老建物,經過細心修復後,呈現和一般建築不同的復古風貌,好客文化會館,自開館以來,已成為花蓮市打卡熱點之一。
每年8月1日是「原住民族日」。花蓮市公所每年都會舉辦慶祝活動,原住民族帶來高昂嘹亮的歌聲與舞蹈,將熱情與奔放感染給所有參與活動的人。
撒奇萊雅族除有豐年祭外,還有每年固定舉辦的「Palamal(巴拉瑪)」火神祭,是該族最盛大的祭典活動,透過此祭典是深入認識該原住民族的最好時機。
部落舉辦的豐年祭典極富傳統文化意義,部落族人會在此時聚在一起,並穿上傳統衣服跳著傳統的舞步,在儀式中,充滿了祈福、感恩,也帶著濃厚的歷史傳承的象徵。
「一心四環」自行車道,串聯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個區域共100多處觀光潛力點,遊客還可以透過自導式告示牌,騎乘自行車暢遊花蓮市,體會慢活悠遊的城市旅行。
「山海雙軸線自行車道」串聯漢民族、原住民2大文化,讓民眾在休閒運動中探索先民早期開發足跡,親自體驗一趟知性文化之旅。
「兩鐵自行車道」是一條由火車站到北濱公園的專屬自行車道,從火車站出發,沿著美崙溪畔漫行,沿途經過的每個景點都值得停下腳步細細品味。
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a-zone,就如同台北華山文創園區一樣,前身是老酒廠,現今是新興文創產業的發源地,對於來到花蓮旅遊的人是個絕對不可錯過的景點!
花蓮市將軍府走過歷史的歲月,如今已成為花蓮市內重要的人文景觀據點,綠蔭小徑的兩旁都是當時的日式宿舍,至今依然充滿當時的味道。
位在花蓮市中山路與明智街交叉口的花蓮監獄舊址,占地廣達3千多坪,原被命名為城垣園,後經細心整頓,活化閒置空間,更名為「自由廣場」,呼應舊監獄這一帶的古蹟歷史。
松園別館位園區內種植有60餘株的松樹,每一棵都有將近百年的樹齡,故而得名,也是花蓮縣僅存最完整的日據時代軍事建築物。
沖繩有相當多具有主題性及多元性的親子公園,吸引許多台灣家長每年都要帶孩子到那裡旅遊,走~跟著魏嘉賢市長一探日本沖繩的特色公園吧~~
承載許多花蓮人的美好回憶的花崗山游泳池,如今改建再利用,變身為小朋友最愛的戲沙池。
進豐親子樂園是東部第一座適合親子及提供共融式遊具的公園,園區內可有沙坑、極限滑索、攀爬網、坐轉轉椅等多樣化的設施,讓孩子從早玩到晚,玩不膩也不喊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