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汙染不再是「下一代的事」,為倡導保育海洋行動,花蓮市公所以海洋環境議題為主題,連續三年舉辦「海是生活節」,而系列活動之一的「海事集」在上週五、六一連兩天在北濱太平洋公園曙光廣場登場。活動邀請的演唱者及攤位都很有質感,現場裝置藝術跟市集裡都融入滿滿的環保概念,來參加的人可以隨意地坐在草地,迎著海風聽音樂,逛逛市集,錯過今年,明年一定要列入行程喔!
這裡的市集攤位,賣的多是手工製品,讓人可以安心的吃吃喝喝,還有手工藝品、環保吸管、餐具等等。響應環保精神,市集裡的商品不提供一次性餐具,民眾也都很配合的攜帶自己的環保餐具及購物袋來採買,每個人的手中拿著保鮮盒、碗、筷排隊點餐,成為市集的一大特色!如果沒有帶到餐具也沒有關係,因為現場還可以出租餐具,歸還時就退會還壓金,很方便。
為表現出「海洋廢棄物的汙染,正透過食物鏈返回我們的生活」的概念,在活動現場有一座大型的海廢裝置,是由「廢青不廢」藝術團隊所設置,模擬鯨魚體內充滿人類塑膠製品的,而佈展的素材皆是採用淨灘活動時所撿到的垃圾,有寶特瓶、吸管以及保麗龍等等….。當走進「鯨魚的肚子」時,看到的都是我們隨手可見的塑膠製品,感觸真的很深刻。
其實,大部分人對於海洋的認識,多是海上遊樂與海鮮饗宴之類的,殊不知由於人為產生的廢棄物,已經嚴重入侵大海,造成嚴重的海洋污染,並影響了我們的健康與安全,保育海洋的行動已刻不容緩,希望大家也能開始思考執行減塑行動,救海洋生物也救大海。